請問怎樣才能跑進4小時?
很多馬拉松跑者子心里,「跑進4小時」被用來作為馬拉松進階的一道坎。也有很多人努力了許久卻遲遲未能實現sub 4(進4)的夢想。
在《馬拉松長跑如何安排專業的訓練計劃?》里,介紹了一份12周(3個月)、針對馬拉松新手的訓練計劃。這篇訓練計劃,同樣12周(3個月),助你破4——
訓練計劃解讀相比輕松完成馬拉松,跑進4小時對絕大多數人而言都需要更為系統的訓練。除了有氧能力的繼續加強,也增加了最大攝氧量訓練和節奏跑這樣偏速度的練習。
在跑量方面也有增加——考慮到接下來夏季普遍高溫天及多雨水,跑者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適當刪減。但每月達到200公里跑量,依然是比較建議的。
相比之前的初馬計劃,對進4選手而言,能否實現目標,比賽策略也非常關鍵——訓練計劃后我們也給出了參考。
有氧慢跑:一般距離不超過16公里,強度約儲備心率*的62%-75%。
長距離跑:一般指超過26公里的跑步訓練,為了提升耐力,為全馬距離做準備。強度約為儲備心率的65%-75%。
中長距離跑:18-26公里之間,配速與長距離跑接近。
馬拉松配速跑:訓練中很大一部分距離以目標馬拉松配速完成。
乳酸門檻跑/節奏跑:訓練中有超過20分鐘是以乳酸閾值配速進行的節奏跑,目標提高乳酸閾值,幫助提升跑馬拉松時的比賽配速。強度一般在儲備心率的77-88%。節奏跑則可以按平時10-15公里的比賽速度去跑。
恢復跑:配速輕松的放松慢跑,加速身體恢復,為下次訓練作準備。
XT/rest:休息或者非跑步的其它運動,但強度不要太高。
最大攝氧/間隙(VO2Max):間歇跑總距離不長,強度很大,場地也盡量選擇操場或環形封閉公路。
12周訓練計劃第一階段(1-4周)第二階段(5-7周)第三階段(8-10周)第四階段(11-12周)比賽策略熱身如果只是為了跑完馬拉松,賽前熱身并非是重頭戲——你可以用比賽開始后的幾公里作為熱身的一部分,也為了避免浪費體能。而對于進階跑者而言,及早進入比賽狀態就是件很重要的事情。
熱身應該安排在賽前30-40分鐘,慢慢進行5分鐘的熱身跑,而后將配速達到6分/公里,熱身跑完后進行10分鐘的拉伸,包括對腿部肌肉的按摩、放松肩膀,隨后再進行一次5分鐘的熱身跑,這次要求達到比賽配速(全馬4小時配速約為5分40/公里),再進行拉伸調整。
熱身也是檢查比賽裝備的最后機會,比如號碼簿是否佩戴平整,鞋帶和鞋墊是否需要調整松緊,等等。
前半程很多跑者知道,想完成馬拉松目標,勻速是很關鍵的。但客觀上跑者的跑步經濟性會隨著運動時間的推移變得更差。所以比賽中的配速很難以全程勻速去執行。
前面兩公里可以考慮比目標配速慢20-30秒/公里,如今馬拉松都會安排兔子,但多數比賽參賽選手諸多,可能你在比賽發槍時與兔子保持較遠距離,即便這樣也不要過于焦急的去追兔子。比賽開始前雖然經過熱身,但身體未必在最佳狀態,比賽一開始就跑得太快,身體也會消耗過多的糖原儲備并堆積過多的乳酸。
對很多有經驗的馬拉松選手而言,42公里的比賽,可能前5公里都是一個調整期——今天的比賽狀態如何,是否應該調整比賽策略和目標,都會在跑完前5公里后根據身體反饋來更改。
如果一切順利,5公里之后你應該就會處于很好的比賽狀態,按照目標配速前行。
最后十公里有句話叫,馬拉松是32公里的熱身外加最后10公里的發揮。從半程到32公里是段容易產生疲憊感的距離,但還有最后10公里要完成。比賽進行到這個時候,掉速變得很常見,其中主要原因未必只是你身體沒有能力維持配速,還包括注意力開始不集中。
在最后十公里,盡量跟住兔子或者配速較為一致的選手同步行進,隨著不斷接近終點,告訴自己“還有5公里”或者“只剩下15分鐘了”也將非常有激勵作用。
另外切記一點,無論是否口渴,后半程每個補水點都應該補充適當的水分,直到最后一公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