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辨別創業公司的潛力?
01
“入職一個月,本來有10個人,現在只剩6個了!”朋友君弦在電話那頭吐槽著。
君弦換了份工作,是一家小的創業公司。現在看來,結果不甚滿意。
為什么會接這份offer呢?大概是因為心急,大概是因為給的錢比較多。
回想入職第一天,老板就給全體10名員工,開了一上午的大會。他化身汪峰,問每個人的夢想是什么,還問大家來這里是圖股票還是期權,又問入職不滿3天的銷售,你這個月能做出100萬業績嗎?
大家都臉上笑嘻嘻……第二天,兩名銷售就辭職了。接下來的兩周,公司又損失了2名大將。
每多呆一天,君弦就更了解公司的實際情況:原來剩下的6人里,只有她和另一個銷售不是老板的親屬,大家都溝通不到一起;原來高工資,要做的事情又多又雜;原來制度可以這么混亂,什么都是老板說了算,工資說扣就扣。
她現在有點擔心,繼續待下去,會不會變成“說走咱就走,你走我走全都走”的狀況;如果不走,公司會不會倒閉;又或者,自己堅持下去,成為公司元老級員工,然后成功升職加薪……總之,她覺得自己的前途灰蒙蒙。
02
要不要去創業公司?這個問題肯定在找工作必問問題的Top10內。
創業公司,意味著高風險,其中蘊含的不確定性可以讓人迅速另尋出路,也可以讓人倍速成長。
年輕人,想要熬出頭,得先熬禿頭。不同的是,有的人變強了,有的人沒有。
有數據顯示,互聯網行業從業者中25-30歲的占比43.74%。要想盡快從同齡人中脫穎而出,不少年輕人劍走偏鋒,選擇加入創業公司。
2012年,22歲的鄭毅,辭去了在經緯創投當分析師的光鮮工作,入職陌陌當“發微博”的普通運營,收入直線下降四分之三,每個月還要花一半的收入租房。
讓他甘愿這么做的原因是:他想賭一把,他認為這是家能讓他靠努力得到確切回報的公司。
在不到一年時間里,鄭毅變身多面手:微博運營、處理審核舉報、品牌溝通、渠道投放與維護等業務,他都干過。快速發展的創業公司,不斷擴張,新業務接連不斷,人手緊張是肯定的。
但鄭毅只用了三年時間,就從一個普通運營,做到了陌陌的運營副總裁,帶著一支200人的團隊,成為了25歲的“鄭總”。
“只有快速成長公司才會給年輕人這種機會,”鄭毅如此分析自己成功的原因,當然也有時代的機遇。快速成長的公司,為了節省時間成本,更愿意從內部提拔信得過的人來當高管。
因此,一開始就跟隨公司創業的員工,能快速上位。當然,“天選之人”一定要有快速學習的能力,且能勝任高強度、高難度的工作。
03
個人努力在任何時代都可做到,但時代機遇不是誰都能碰到。鄭毅當時正處于互聯網野蠻生長的時代,且他挑選的陌陌正好能快速發展、并成為了上市公司。抓住這樣的機會,本就不是易事。
那么,想要進頂尖的創業公司,成就自我,需要如何挑選創業公司呢?又需要具備哪些特質呢?
領英前段時間公布了 25 家當下中國最具人才吸引力的創業公司,字節跳動、滴滴出行、比特大陸、依圖科技、優必選、喜茶、Keep等25家企業入選。這25家公司中,有11家的主營業務都圍繞著人工智能展開,且已有成熟產品為行業所采用。
這些受年輕人青睞的創業公司有這些特征:正在大規模發展;為所處行業帶來變化;改變全球人才流向;會改變人們的工作和生活方式。
如果一家創業公司不具有以上幾項特征,且員工流動率太高、公司地址在偏僻的小區里/郊外、員工是老板家屬、廁所太臟(體現一起工作的人的素質)……這說明,這地方基本不靠譜,不是你想要倍速成長并收獲財富的地方。
其中,還有一些數據,引起了我們的注意:頂尖創業公司員工平均年齡為28歲,研究生及以上學歷的高達30%,具備海外教育及工作背景的員工平均占比10%,曾經就職于知名跨國企業及本土一線企業的員工平均占比18%。
由此來看,互聯網公司的工作大多是吃“青春飯”的,想進入頂尖創業公司要趁早。但還是不推薦剛剛畢業的萌新,直接進入小的創業公司。先進入一線科技公司打磨自己、積累技術后,再加入創業公司施展拳腳,將會讓你多一份保障。
分析上榜公司員工具備的技能,會發現數據分析技能、Java、Python、C++、Linux等技能榜上有名。特別是數據分析,在優秀的創業公司中,正成為一項必備的通用技能,即使在喜茶這樣不是技術驅動的公司,也很重視。
即便不擁有以上技能,只有當一個人擁有一定的工作經驗、判斷能力后,你才能區分出一家公司是否靠譜:
創業賽道是藍海還是紅海、商業模式是否合理、公司產品有沒有競爭力、融資情況是否樂觀、企業領導是否有相應的格局和能力、未來收益是否可觀……
這些都是在挑選一家好的創業公司時,需要考慮的。
中年危機看似離我們很遠,但其實中年會不會危機,取決于我們在20多歲時所作的決定。當你做了決定,你就進入一個由你來論證的世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