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才能做到專注于一件事且不會輕易走神?
不能保持專注,那么,是什么分心了呢?
1、那些你覺得比你手頭上的工作還有趣的事情。
人的大腦是個巨大的信息庫,而且人的思維“天馬行空”。如果你手頭上的事情不能讓你覺得有趣,或者你的思緒被更有趣的事情拉走,你就分心了。人的天性就是及時享樂,逃避痛苦。即使手頭上的麻煩事將來可以為你帶來好處,你也未必可以拒絕立即就可以到手的“樂趣”,比如翻翻段子,看看電影,打打盹兒。
2、焦慮的心情。
人在承受壓力的時候,會不自覺地把注意力投射到外部事物上,從而把焦慮進行合理化處理。例如,當你面臨考試的時候,經常會覺得窗外的樹葉聲音好大,考場里大家的鉛筆在試卷上沙沙作響。焦慮來自于哪里?通常焦慮來自于我們的父母,來自于他人對我們有過高的期望,來自于我們過于關注別人的看法,怕自己做不好,卻忽略了事情本身。正確的做法是把事情硬著頭皮去做完,先不要去想別人會怎么評價你。
為什么我們總喜歡時不時地看看手機、電腦?因為我們怕錯過各種“重要”的信息,怕在聚會上因為自己不知道什么事情而冷場,被大家排除在圈子之外,說到底是一種“信息焦慮”或者叫“社交焦慮”。
我該怎么辦?針對第一點,我的體會是
a.把自己手頭上的事情變得有趣。如果它真的很無趣怎么辦?那不妨想一下阿Q的“精神勝利法”。
我在給老板寫文案是不是很無趣?那比起做重活,寫文案是不是還算有趣?又不用流汗費力氣,還有冷氣吹,是不是好得多?我還可以夾帶一點兒“私貨”,想想老大要是在年會上出糗,那是不是很搞笑?
b.做一個合理的計劃,計劃完成,給自己適當的鼓勵。
我今天一定要在上午十點鐘之前完成策劃案,完成之后,我要獎勵自己一杯熱飲。這樣是不是有動力了呢?
c.既然我不能抗拒誘惑,那么我主動遠離誘惑。
如果明知道自己是個容易分心的人,還要在自己的桌子上擺上手機、汽水、零食,那不是自己給自己添堵嗎?當你在準備工作的時候,就把所有與當前工作無關的東西全部拿走,改善工作環境,用極簡主義的手段讓自己靜下來,所謂眼不見,心不煩。
針對第二點,我的體會是:
a.正視焦慮本身。
我承認我自己是焦慮的,我的焦慮來自于我的父母對我有過高的期望,我希望我自己能有更好的表現,這樣就可以符合他們對我的預期,我就是他們眼中的“好兒子”、“好女兒”。可是這不是我的真實想法,我的確在認真地完成我的工作,因為我想要成為我自己想要的樣子,而不是活成我父母的“盼頭兒”。
我的焦慮來自于我十分在乎別人對我的看法,我害怕丟臉。如果我做錯了,我會被別人嘲笑,我會被認為是能力低下,我會覺得很丟人。可是這真的很丟人嗎?我自己用我的勞動養活我自己,我又沒有丟你的臉,我沒有什么可羞愧的。
這里推薦一本書《分心不是我的錯》,作者: [美] 愛德華?哈洛韋爾 / [美] 約翰?瑞提。
b.一次只做一件事。
人的大腦不像電腦,可以總是開啟“多線程模式”,事實上,人在做簡單機械活動時是可以多頭并進的,比如一邊聽音樂,一邊跑步,但是在進行需要大腦思考的活動時是沒辦法“多管齊下”的。思考是一項體力活兒,同時進行的多項活動會極大的消耗人的精力,讓人產生厭倦逃避的情緒。所以,一次只做一件事好比是把另一件事情暫時“冷凍”,讓大腦處于相對輕松的模式。
c.馬上動起來,也就是“快速啟動”。
如果一件事你覺得它是有價值的,是你必須做的,不管喜不喜歡,立即開始。等開頭之后,在做的過程中你就專注了。
d.嘗試放松的方法,比如瑜伽、冥想、深呼吸等,在此不做贅述。
一個人想要放棄,可能會想出一百萬個理由,可是一旦當他想成功,那么他就只能有一個想法:怎樣把事情做成。當你認識到自己存在不專注的問題時,已經比很多人都優秀了,當你嘗試各種方法去改善的時候,更是超越了絕大多數人。希望我們都變成一個專注的人。
相關主題閱讀:
深度工作 【美】卡爾紐波特
精力管理 【美】吉姆·洛爾 (Jim Loehr) / 托尼·施瓦茨 (Tony Schwartz)
成功,動機與目標 【美】海蒂?格蘭特?霍爾沃森
關注并私信回復 專注,獲得以上資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