紅木國標為什么是現在的33種木材?
“紅木”的國家標準中,把“紅木”范圍的樹種列為“五屬八類”。這“五屬八類”中,共包括了目前的33種木材。
于是有人說了:為什么是33種木材,難道不能是23種或者是43種嗎?有些木材,無論硬度和密度都不錯,甚至比目前國標中所列的某種木材感覺更好,為什么沒有列入國標呢?也有建議說,目前國標中的33種材局限性太大,應再放開一些,擴大國標所包容的樹種的范圍,等等。
據國標的主要起草人林科院楊家駒老先生講,當時確定哪些樹種歸入到標準中,是費了不少周折的。第一,他們去北京故宮博物院,去看那些現存的文物家具,取樣鑒定,看都用的是什么木材。第二,到社會上搜集現存的古代硬木家具,看主要使用的是什么木材。第三是調研目前的市場,看都有哪些硬木被使用著。還要參考國際上對優質硬木的評價和認定,之后進行匯總分析。
匯總分析是個很復雜的過程,需要從多個角度去考慮。從上文我們可以看到。它是從古到今,從國內到國際,從宮廷到民間,然后對搜集到的木樣進行排隊,比照分析。
1、目前確定的這33種材,是包括宮廷中、民間等,硬木家具的主要用材。
2、現在仍然可以見得到和仍在使用著。
3、國際上對此類材的認可和評價是較高的。
4、入選木材,要適合于制做優質紅木家具,比如,品質較高,開裂到終極也不會嚴重到影響使用,又便于修復。再比如,中國傳統家具雕飾較多,這些木材要適用于這種工藝,等等。
5、能夠在國際上體現出中國紅木家具的高品位。比如,紅木國標中所列之材,國際上對這些木材的評價也是很高的,是優質硬木的象征,這樣,就能在國際上體現中國紅木家具的價值。
那么我們也可倒過來分析,有些樹種看上去也不錯,甚至某些方面比目前33種材中的某一些樹種更好,但卻未能入選在國標中,為什么?原因有多方面,但也包括如下幾點:
1、某種木材,硬密度都不錯,但它愛開裂。(國標紅木中的33種材中,并不是它不開裂,但有一定的限度。)
2、某種木材,各方面材質也不錯,但它不適宜雕刻。
3、盡管這種木材質地不差,但該樹種目前存世量較少,不足以成為“商品材”。商品材的意思,是指這類木材有較大的開采空間,可以在相當一段時期內被廣泛使用于商品的制做。
總之,它可能某些方面很好,但如果在某一點上不夠好,就未能進入國標范圍。這也就等于說,現今列入到國標中的木材,總體上講,它的“綜合素質”較好,也就是說,從各個角度上看,它基本都能過關,它發展得比較“全面”,即適合于制作中國的傳統家具。
還有一點就是,某種木材,可能也不錯,但國際上對它不認可或有微辭,那么暫也不列入,以免降低了國際上對中國“紅木”家具的認可度。
楊老還舉例子說:假定把備選的木材排排隊,按照各方面的條件打分,可能有的是100分,有的是70分或30分。那么,多少分的范圍內算做及格(收入紅木標準中)呢?假如我們把60分算做及格,那么59分怎么算?59分與60分只差一點點啊!那么就把59分的也算做及格吧,可58分又會有意見。所以,一定是要有個下限才行。這個“下限”,就是上面提到的一些方面。
通過上面的一些分析,我們知道了,確定目前這33種材為“標準”用材,也是經多方面考慮的,有些問題是我們沒有想到的。同時我們也知道了,有些木材盡管沒有被“國標”收入,但它不等于不好,好與不好,要看你站在哪個角度上來分析。比如59分與60分之間,難道它會有多大差別嗎?但無論如何,“標準”一定會有個下限,沒辦法。就象筆者一個朋友的兒子,考大學時只差了一分沒有進入錄取線,你能說他就比高一分的人差多少嗎?那是沒有辦法的事!
針對有人建議擴大國標范圍的建議,楊老說,也不見得不行,比如,又發現了一個新的樹種,它有相當的存世量,可以作為商品材。鑒定結果,各方面條件都適合于制作中國傳統家具。而且這個樹種得到了國際上的認可和好評,符合國際上對優質硬木的評價標準。那么修改國標,把它收錄進國標中,是順理成章的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