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能做到碎片化學習和深度思考?
感謝邀請!筆者曾在加拿大西三一大學讀研究生時,采用在線教育方式。
最近拜讀了美國知名作家兼思想家Nicholas Carr, 他曾擔任《哈佛商業評論》執行主編,所寫的著名《淺薄—你是互聯網的奴隸還是主宰者》一文(獲得普利策獎提名)。
現將理論與實踐經驗分享如下,歡迎關注:甲骨游學。
1、“碎片化”的本質是什么?作家Nicholas Car畢業于哈佛大學,在他的《淺薄》書中評論互聯網本質為:
互聯網被設計為一個中斷系統,這是旨在分散人的注意力的機制。我們不難想象,HTML的含義就是“超文本鏈接”,核心意義就是從一個文本能鏈接到另外一個文本。
更通俗解釋是,從一個抖音小視頻(信息片段),跳轉到另外一個小視頻。
這就是碎片化的實質。
而碎片化信息的“互聯”,則是互聯網的靈魂。
2、“深度思考”的本質是什么?舉個例子,我們學習開車,需要這幾步:
1)左腳控制離合;2)右腳負責油門與剎車;3)右手換擋;4)左手扶著方向盤;5)眼睛要注意前、后、左、右的動靜。6)還要常常記得交規,比如紅燈停。剛開始時,新司機手忙腳亂,非常緊張。因為將上述明顯的步驟內化于心,需要刻苦訓練,直到變成“下意識”的動作。老司機就是這樣煉成的。
對!深度思考也是一樣的道理。將明顯的步驟,通過反復練習,最終轉化為人生經驗,即為“長期記憶”。
它所需要的條件之一,專心、專心、專心。
如果邊開車,邊看抖音、淘寶購物、微信分享、注冊會員等,如果你坐新司機的車,你不感到生命有危險嗎?
深度思考也是一樣的,與互聯網“中斷思維”是沖突的。
3、在線教育也是利用碎片化時間,怎么做到深度思維?強調一下,國內的在線教育與國外的,是有明顯的差別的。
教育心理學家發現,孩子在12歲以前,是不適合獨立通過電腦互動學習的。為什么?他們的心智還沒發育成熟,自我管理能力還未達到大人的成熟度。
所以,國內的教育機構,無論是新東方、好未來、立思辰等頭部在線教育機構,都采用O2O的折衷辦法。在面對面的實體課堂中,或教授知識,或答疑解惑等,總之,深度思考不是在網絡上進行的。而課程反饋,或者問答互動等,網絡是個媒介,學生只是將之前思考的,通過網絡傳播。在網絡中,深度思考是發揮不出來的。
而國外,教育方式比較多,沒有強制必須在學校學習。很多家庭的孩子,在12歲以前主要培養起良好的閱讀能力、數學能力以及優秀的自我管理能力。
12歲以后,他們通過網絡上課。注意:是獨立的、通過電腦、完整地完成教學程序。
深度思考,通常是在孩子閱讀、思考中進行的。
網絡時間寶貴,主要是互動與討論,強度比“線下課程”還要大,在上網時哪里有時間深度思考?
總結:如果我們想深度思考,干脆關掉手機,安靜讀書。
如果想嗨,干脆合上書本,刷刷抖音、微信。
若一邊看抖音,一邊看書,好像新司機邊開車,邊刷抖音,會有生命危險,不是嗎?
歡迎關注:甲骨游學,青云計劃獲獎者,優秀教育領域創作者。(1)三娃奶爸,勤奮父親,育兒達人。(2)教育技術極客,《說文解字》視頻被騰訊收錄為精品內容。(3)教育領導力碩士,海外名校畢業,全A拿下。